中科雷慕科技为您提供XR教育,元宇宙中小学教育、元宇宙教育等相关内容开发

VR+AI赋能无界课堂 常州探索地理跨学科教学新范式

时间:2025/9/4 13:15:0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0|
新闻来源:http://www.leimuvr.com/news1078722.html

AI赋能活动聚焦初一年级《认识东南亚的世界遗产》课例,由湖塘桥初中万蓓、卢家巷实验学校周涛两位教师协同设计。

课程创新采用“视频切片+任务驱动”模式,将传统单元教学转化为三大核心任务:

 1.“AI信息整合”:学生运用生成式工具(如豆包、腾讯元宝)搜集东南亚遗产信息,制作结构化图表;  

2. “VR深度探究”:通过中科雷慕多人AI元宇宙教育设备“云游”吴哥窟,观察建筑与热带雨林环境的共生关系;  

3. “跨学科创作”:融合地理、艺术、历史、信息技术等学科,设计制作遗产旅游路线、墙报、短视频、数字人、手抄报等多模态作品。 


“VR技术让学生‘触摸’到千里之外的岩石纹理,AI则成为信息处理的‘超级助手’,把课堂从知识传授升级为问题解决场域。”万蓓老师在课例阐释中强调。


万老师介绍了湖中课程创新模型:湖塘桥初中“一核双翼·五阶贯通”,以“桥”为文化意象(核),通过“引桥→墩基→梁跨→飞翼→融通”五阶段,培养学生从认知环境到改造现实的进阶能力。


武进区地理教研员庄晓蓉老师介绍了武进区“地理+实践体系”:依托太湖、运河等本土资源,形成三类跨学科模式——蓝藻治理(地理+生物化学)、地铁商圈研究(地理+经济数学)、运河遗产复兴(地理+历史美术)。  

周涛老师展示了一张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量规,体现动态评价革新。周老师认为,评价量规是动态的,不是老师制定好后强加给学生,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量规中的具体标准进行评价、改进,通过师生、生生甚至人机互动协商共同完成。从而更好地体现人工智能赋能过程中的“评学教一体化”。


朱志刚描绘了地理课堂的未来图景:

1. “空间无界”:VR联通虚拟与现实场景 ;

2. “知识动态化”:AI构建实时演化的地理知识图谱;

3. “人机协同”:教师转型为学习生态设计师;

4. “素养导向”:侧重空间思维、生态决策力培养;

5. “评价革新”:多维能力成长画像替代分数评价。  


本次活动是常州市省级课题《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初中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》的阶段性成果。正如主持人于蓉总结:“当AI成为信息处理的引擎,教师更应专注于点燃学生对地球家园的敬畏——这才是技术赋能教育的终极使命。” 技术赋能教育,不止于工具革新。

VR+AI赋能无界课堂 常州探索地理跨学科教学新范式

相关标签:AI赋能,
>